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前陣子小編被草仔粿披薩洗版,既驚嚇又莫名地想試試看!😆
說到清明節的代表性食物,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潤餅,但其實草仔粿與清明習俗也有深厚的淵源!不只是美味的傳統米食,更蘊含節氣食療的養生智慧,今天就來聊聊清明節的粿點文化吧!
🌿 清明節 x 寒食節
其實,清明節和寒食節原本是不同的節日。寒食節起源於春秋時期,晉文公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推,下令禁火三天,只能吃冷食(寒食)。後來,這個傳統演變成春天掃墓、禁火的習俗,並逐漸與清明節合併,成為今日的清明掃墓文化。
因為寒食節不生火煮食,人們會準備可以冷食的點心,這也是潤餅跟草仔粿成為清明節代表食物的原因之一。
🍃 草仔粿 vs. 艾粄:有什麼不同?
接近清明節,市場裡開始販售各種草仔粿。傳統草仔粿的內餡多為炒香的蘿蔔絲、豬絞肉、蝦米、乾香菇、紅蔥頭等,每一口都能嚐到濃濃的古早味,也是台灣人熟悉的米食之一。
其實,在客家地區也有類似的食物,叫做「艾粄」,那麼兩者有什麼不同呢?
✅ 草仔粿:主要使用 #鼠麴草(又稱鼠曲草)製作,口感軟Q,通常以鹹口味為主,是閩南人的傳統點心。
✅ 艾粄:加入 #艾草 製作,青草香氣較濃,口感較紮實,有鹹、甜兩種口味,是客家族群的經典米食。
🌱 草仔粿的「綠」來自藥草植物
清明節前後,正是艾草與鼠麴草萌發嫩葉的季節,這些嫩葉汁液能讓粿皮呈現自然的青綠色。一口咬下,散發出淡淡的草香,也有補健祛濕,幫助身體適應氣候變化的功效,尤其適合春天潮濕多變的時節食用。
因此有「清明前後吃艾粄,一年四季不生病」的俗諺,展現了「藥食同源」的智慧。
清明節不只是祭祖掃墓的日子,更是感受春天氣息、品味傳統美食的好時機。無論是草仔粿還是艾粄,每一口都是對祖先智慧的傳承,也蘊含了節氣養生的巧思。
✨ 你喜歡鹹的還是甜的口味呢?🌿
#泰昌堂 #參藥行 #清明節 #草仔粿 #艾粄 #青糰 #中醫養生 #節氣美食 #草仔粿披薩
Contact Us
Mon. to Fri. 09:00-21:30
Sat. 09:00-17:30
02-2833-7421
No. 208, Sec. 6, Zhongshan N. Rd., Shilin Dist., Taipei City
mutaiherbal@gmail.com
Copyright© 2024 泰昌堂參藥行
統編:774073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