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夏|小睡片刻 靜養一下

 
「斗指東南,維為立夏,萬物至此皆長大,故名立夏也。」進入立夏,也意味著春天正式結束,許多植物這時都進入旺盛的生長期,例如台灣的早植稻就在立夏前後進入了抽穗期。或許是因為穀雨及立夏兩個節氣正是務農的忙碌時刻,因而在台灣民間延伸出了「穀雨補老母,立夏補老父」這樣孝敬父母的習俗。而立夏這天,台灣各地的習俗也各有特色,例如宜蘭會煮甜麵條 ,中南部則會吃「蒲仔麵」,而客家人通常都會利用鼠麴草製作草仔粿或米苔目。《七十二候集解》對立夏三候的描述為:「一候螻蟈鳴;二候蚯蚓出;三候王瓜生。」一候時螻蛄開始鳴叫;二候時,屬陰的蚯蚓感受到地面上充足的陽氣,開始鑽出土壤;三候時赤紅色的王瓜開始長出。
 
 
  • 立夏養生
 
春夏陽氣充足,身體虛寒者可以趁著陽光不烈時,多曬曬位處後背的膀胱經及督脈,或在晴天時多去戶外活動,吸收充足的陽氣,促進氣血循環!若是身體本來就已陽氣充足,甚至陰虛者就不適合久曬囉!
進入夏季後天氣越來越熱,待在戶外時也越來越容易流汗,適度的排汗促進身體代謝固然好,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儘量避免頻繁、大量流汗的狀況發生喔!中醫認為「汗為心之液」,過度的流汗反而耗損心氣又傷陰唷!
在中醫五行中,夏季對應的臟腑是心臟。由春天進入夏天後,心氣逐漸旺盛,然而隨之增長的還有暴躁的脾氣😡。因而夏季養心成了一大重點,除了多吃紅色食物例如:紅豆、紅鳳菜、番茄等等⋯⋯,在午時經絡走到心經的這個時段,小睡片刻或是閉目養神,都是養心的好方法!

 

  • 藥材知識
 
甘草,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莖。在春、秋季採挖,除去鬚根曬乾。切片生用或蜜炙用。其味道甘美,能調和食物氣味,有『國老』的美名。